2022-07-26 05:09:00
香港的贫富差距在世界排名第一,穷人和富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?自从我体验过香港富人的生活后,我就恨自己没出息,进入富人圈难,出穷人圈更难,接下来我就从穷人和富人的生活水平上,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香港人的真实生活。
香港富人的生活日常
住在哪?
浅水湾道是香港的顶级富人区,浅水湾1号到100号,全长5.3公里,这里住了很多香港富商,大名鼎鼎的浅水湾1号则是何鸿燊的,这是赌王几十栋豪宅中最喜欢的一栋,赌王大半辈子都住在这栋超级别墅里;浅水湾1号是豪宅中的天花板,据说现在价值已经超过30亿,房屋加上花园面积达到了2000平方米。
深水湾道79号豪宅是李嘉诚的豪宅,豪宅位于山顶的半山腰,光占地面积就达到了500多平方米,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个古堡隐藏在树林中,李嘉诚的豪宅被称为“地道都挖不进去”的地方,从大门无法直接进入建筑物,需要经过一条Z字形的车道,才能够到达大宅的平台。
白加道22号豪宅是马云花费15亿港币购置的一处房产,每平方米高达112万人民币,创下了当时的世界第二高单价豪宅,此处建筑十分优越,可以俯瞰维多利亚全景,而且还有一个2200平方米的大花园。
MountNicholson1号屋是香港最受欢迎的山顶复式豪宅,吸引了各路明星和富商争相购买,每平方米售价为110万港元,看起来不太起眼的MountNicholson1号屋,成交价超过了10亿,创下了亚洲最贵洋房的记录。
香港豪宅聚集地分别是浅水湾、石澳半岛、加多利山、太平山,这些建筑大多是在香港的半山腰或者山顶上,豪宅的价格昂贵,但是因为风水极好,也是富商们在此买豪宅的原因之一。
吃什么?喝什么?
香港富商刘銮雄一天三餐喜欢在家吃饭,如果不请客,他晚上一般是吃十几道菜,桌上就他和甘比,如果请客就吃二三十个菜式,什么菜式都有,只能你想不到的,没有他吃不到的美味佳肴,他每年吃饭消费400万,平均每天吃1万多。
香港首富李嘉诚在家看球赛时,一碗白饭,一碟青菜就是一顿饭,比普通老百姓吃得还简单。
玩什么?
香港的有钱人都是去各种各样的顶级会所搞社交,但会所也不是那么好进的,有一些顶级会所就算你有钱也不一定进得去。
富商们日常休闲娱乐是赛马、乘坐豪华游艇出海玩,乘坐私人飞机去购物,日常坐着法拉利、劳斯莱斯、宾利等豪车出行,各种收藏等等普通人想也想不到的娱乐方式。
香港富商喜欢一些不一定很贵,但肯定能显示出他有品位,能彰显他身份的地方。
上世纪的香港女星因为美貌惹来不少富商的目光,女明星与富商的感情纠葛是剪不断理还乱,富商们大多交往了许多女明星,拥有如此美貌谁会不爱呢?
香港穷人的日常生活
看完了香港富商们的奢侈豪华生活,那我们来看一下生活在香港的普通人是如何生活的。
工作情况?收入情况?
在香港月入15000--16000人民币以下的都是穷人,就算月收入3万在香港需要自己租房住的,这点收入就够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已。
底层的人大多做一些体力活,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,在内地月收入过万算是高工资了,在香港却勉强够自己的温饱,想要存钱还是很难的,挣一分花一分,一分也别想带回家,造成这种现象的源于香港的高收入高消费。
住在哪?
香港是世界一线城市,想在这个城市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,对于普通人来说,简直是难于上青天,那么大家在香港买不起房都住在那里呢?
香港的普通人住的地方很简陋,一般都会选择“牢笼房”或者“棺材房”,在香港10平方的“蚂蚁窝”月租5000块钱,环境稍微好一点,房间稍微大一点的房子,月租也要7000元以上,月入过万的人们,除掉房租之后,所剩的也寥寥无几。
付了昂贵的房租,换来的房子却是很小的,空间十分狭小,10平方的房间放上一个床之后,就剩下很小的位置,卫生间和厨房连在一起,洗衣服只能在地上完成,10平方的房间内大多住的是一家人,并不是自己一个人住啊,两个人想在房间内走动都十分困难,说是真正的蜗居也不为过。
因为香港的人口数量多,房屋数量紧缺,房价昂贵,才造成了香港现在的情形。
吃什么?喝什么?
由于房租已经占据了工资的大头,在吃喝上面更加精打细算些,一般是去菜市场买菜,专门挑选一些打折的菜,肉也很少吃,或者吃的比较少,自己做饭比在外面吃饭便宜的多;
特别是一家四口在香港生活的,一般男主人外出上班,女主人在家全职照顾孩子,男主内女主外,钱就要更加精打细算了,虽然工资高些,但是生活还是很惨的,每天工作,粗茶淡饭,更加懂得生活的艰辛。
总结:
香港是聚集超级富豪最多的地方,而且富豪指数刚刚超越了纽约,当然了,并不是每一个香港人都是富豪,香港给人的印象是极具财富魅力的地方。
但是在香港的市中心,是一栋栋紧凑的楼房,房屋非常破旧,四分之一的香港人生活在市中心,居住的环境更是惨不忍睹,虽然小楼房破旧不堪,但是价格却不便宜。
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,人们变得更加努力上进,压力越来越大,想要在香港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,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美好一点,这也是许多生活在香港的普通人的心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