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7-31 18:51:01
电影海洋传奇上映时间 https://www.touzitop.com/ysxm/10543.html
致敬我亲爱的父辈们
——建军节95周年,献给十八军的父辈们
张乙川
越过时间的隧道,走过季节的群山。我们回到72年前——1950年,党中央、毛主席一声号令“进军西藏,解放西藏。”一批翻过雪山、走过草地的老红军战士;一批经历了八年抗战的老八路、新四军;一批参加过解放战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;还有一批刚出校门的热血青年组成了一支特殊而刚强的队伍--—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。这是一支召之即来、来之能战、战之能胜的队伍;这是一支徒步穿越“世界屋脊”的队伍;这是一支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队伍;这是一支背负着统一祖国重任的队伍。他们正是我们光荣而骄傲的父辈们!
他们深知征程漫漫,凶险重重!但十八军将士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:坚决完成党和毛主席交给的任务,就是牺牲生命也要把五星红旗插到“世界屋脊”上。
1951年十八军战友照(前排右二父亲,后排左三母亲)
十八军医训队二区队合影(区队长母亲最后一排右三)
他们以坚忍不拔、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开启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之后,世界军事史上又一次最漫长、最艰巨、最悲壮、最震撼的大进军。他们开山修路、渡河架桥、行军剿匪。他们跨过泸定桥、翻过雀儿山、挺进金沙江。他们在人迹罕见的雪山、在暗藏杀机的草原,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,一步步走进了生命的禁区;走进了神秘与苦难交织的高原;走进了肉身与灵魂交汇的天堂。他们翻越了数十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;他们跨过上百条冰雪覆盖的激流;他们修建了扬名天下的“川藏线”,却倒下了3000多名十八军将士。
百里埋忠骨,一里一丰碑。十八军将士们以每公里牺牲一人的代价,用生命铺就了这条悲壮的“天路”。历史不会忘记他们,人民也不会忘记他们。
泸县地方党团学生加入十八军时合影(母亲第二排右二)
在帕龙江边的悬崖上,157团6连2排的战士们正腰系保险绳,身体悬空打炮眼,突然,巨大的泥石流袭来,瞬间吞没了路基和山崖,17名战士连人带工具坠入汹涌的波涛中,唯一获救的一名战士听见排长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“把公路修到拉萨去”。就这样他们永远融入了奔流不息的帕龙江里。
在川藏公路雀儿山路段的一个小山坡上,长眠着9名英勇牺牲的十八军女兵,她们是进藏慰问演出的文艺兵,途中发生车祸,牺牲时年龄只有15至19岁。如今她们已经化作小山坡上一束束盛开的格桑花,那旺盛的生命力追忆着她们永不消逝的青春!
在修建甘孜机场的工地上,女兵班正熟睡在自己搭建的简易土窑中。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,土窑突然坍塌。瞬间10名女兵被泥土树枝掩埋,官兵们奋力抢救,4名女兵还是永远闭上了她们的眼睛,她们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。如今陪伴她们的还是当年机场旁那一座座深情相望的土窑。
父亲和母亲
这就是我们不畏牺牲、百倍负重的父辈们!
他们在雪域高原上创造了历史上200多个“第一”:第一条公路;第一个机场;第一座发电站;第一座钢桥;第一所学校;第一所医院------这一个个第一,永远是我们心中一座座不朽的的丰碑。
这就是我们有着史诗般丰功伟绩的父辈们。
历史因铭记而永恒,精神因传承而不灭。我们不能忘记,我们也不会忘记。今天的美好生活源于昨天他们的流血和牺牲,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是我们的使命。
此刻,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,我们向你们:
无私奉献的父辈们、中国第一代军人致敬!
红后成都雪域艺术团十八军后辈向前辈们致敬(作者:左2)
敬你们为了共和国的旗帜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!
敬你们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奉献”的老西藏精神!
敬你们用渺小的身躯撑起了伟大的信念!
敬你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!
作者简介:
张乙川女,毕业于四川省卫生干部学院及成都大学医学院。1977年至1982年在重庆空军87116部队卫生队当兵,1982年至退休在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工作。主治医师。业余爱好文学,自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,曾在成都晚报,青藤文学等发表随笔及散文。作者父亲母亲均系当年十八军将士,父亲是当年的新四军,母亲是从学校走出的第一批进藏女兵。
作者:张乙川